甘南县双河人民法庭,积极投入到“法院文化建设”中去,积极培育法庭干警的核心价值观理念,使“忠诚、为民、公正、廉洁”融入到法庭 “创先争优”的主题活动中。在“便民、亲民、为民”上下功夫,提高司法服务的主动性。结合辖区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加强前瞻性调研,勇于实践、大胆创新,致力于打造“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新时期法庭。
多年来,双河法庭全庭干警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树立法庭的良好形象。其主要做法:
一是树立“亲民”法庭形象。双河法庭推行“五心”工作方法(即,接待当事人有热心,听取问题有细心、解答问题有耐心、提供帮助有诚心、解决问题有公心。)和“六个一”、“五个让”活动。(即:一张笑脸相迎,一声问好请坐,一杯热茶送上,一个耐心解答,一句再见相送,一次公正审判,不让当事人多跑一次,不让当事人多操一份心,不让当事人因法官态度不好多说一句话, 不让当事人因法官违反“五个严禁”多一次告状,不让当事人因案件不合法多一次上诉。
二是树立“为民”法庭形象。双河法庭坚持推进巡回审判和绿色通道审判。实现便民措施全覆盖。实行定点办案和巡回办案相结合,提供上门立案和巡回办案服务,发挥巡回审判车的作用,把办案用车变成流动的法律讲堂,普法在集市、送法至田间。实行“审判110”即时受案即时送达。到百姓家炕头、田间地头、社区街道开庭,方便了群众诉讼,也起到了很好的普法宣传作用。对妇幼、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和农民工开通绿色通道,提供法律援助,减少他们的诉累。
三是树立“爱民”法庭形象。2012年8月27日早晨,双河法庭接待了一位家住在兴隆乡东兴村今年刚刚考入黑龙江省商业大学的女大学生杨某,杨某的父母离异后,随生活并不富裕的母亲一起生活。多年来,父亲一直未给付其抚养费,且一直耕种杨某的承包田。现距学校开学日期还不足两天,杨某无奈起诉要求父亲返还其10亩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双河法庭决定特事特办,当即决定驱车赶往杨某父亲住处,送达诉状。几经周折,4个小时后,杨某与其父亲在双河法庭的警车机器盖子上签订了调解协议,父亲将10亩的土地经营权返还给女儿,并承担了诉讼费。在得知杨某没有筹齐路费后,双河法庭当场为这个特殊的当事人捐款500元。接到捐款时,杨某表示:“当天立案、当天结案、特事特办,这不只是双河法庭的一项工作,更是一份爱心、一份感动,法官们用这份爱心和感动铺就了我的求学之路” 。
双河法庭不断总结基层法庭审判经验,通过以上工作方法,总结出了查明案情不蛮调、讲究方法不乱调、抓住焦点不盲调、联动各方不孤调、明确身份依法调的“五法”调解经验。加大速裁力度,进一步加强调解工作,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为构建和谐、平安、文明辖区,实现乡镇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年来,双河法庭共处理案件 件,调解 件,撤诉 件,调撤率达到 %。双河法庭连续出席齐市中院先进法庭;2012年被县委评为政法系统先进集体;被县委机关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高廷富庭长个人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并连续两年被评为政法系统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