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治论坛 -> 调研成果

甘南县现代农机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6-07-11 08:41:41


 

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新时期加快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几年来,甘南县按照黑龙江省现代农机合作建设总体要求,结合全县的工作实际,着力打造甘南现代农机品牌专业合作社。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全县现代农机合作社经营水平夯实了基础。实现了经营管理规范、生产组织高效、经济效益良好、整体水平提升的发展目标。实践证明,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大量组建,在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提升了现有的农机装备水平,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改变了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的局面,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推动了土地流转和实行规模化经营,实现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目

一、甘南县现代农机合作社基本状况

甘南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处大兴安岭与松嫩平原

过度地带,处于第三积温带,地势平坦,土壤以草甸土,黑钙土为主,土壤肥力指数在2-3之间,适于玉米、大豆、葵花等作物生长,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县之一辖10个乡镇,95个行政村,农业人口25.1万人,9.1万户,耕地面积305万亩。农机总动力72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2.59万台,其中大型拖拉机14317台,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为83.5%。

(一)农机合作社分布。甘南县现代农机合作社始建于2008年,截至目前,全县组建现代农机合作社27个,其中1000万元规模17个;600万元规模1个;500万元规模9个。 27个现代农机合作社分布7个乡镇22个村。甘南镇4个,兴十四镇6个,宝山乡5个,巨宝镇5个,中兴乡3个,兴隆乡3个,查哈阳乡1个。入社农户11250户,入社耕地45万亩,合作社总收入2700万元,平均每亩增产粮食10%

(二)项目资金来源。全县27个农机合作社,项目资金来源国家奖励资金、贷款、国家补贴和农民自筹四部分组成。2008年组建的兴十四合作社,农机装备1000万元全部来源于国家奖励资金;2009年和2010年组建的12个合作社的农机装备资金为贷款,其中合作社负责偿还40%,国家补贴60%;2012年之后组建的合作社国家补贴60%,合作社负责40%全部为自筹,现金支付。合作社总投资24800万元,其中农机装备投资22100万元,场库棚建设投资2700万元,

(三)基础设施建设。甘南县现代农机合作社全部按省里要求,每个合作社均建设5000平方米以上的场库棚,实现了场库棚建设用地150000平方米,占地建设面积350000万平方米,全县合作社达到了车有库具有棚的标准要求2015年兴十四、富强、兴全合作社晋升省级规范社,富胜、德厚合作社晋升市级规范社。全县现代农机合作社共引进各种先进农机装备950台套,其中拖拉机202台,播种机75台,收获机286台,整地机150台,液体施肥机12台,插秧机57台,水田犁59台,其它109台。

(四)完善规章制度自2008年甘南县申报组建现代农机合作社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中共甘南县委员会、甘南县人民政府关于奖励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施意见》,下发了全县现代农机合作社规范提升工作计划,明确了责任、义务和目标,建立和健全现代农机合作社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定期检查和指导,对达不到规定要求的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规范了现代农机合作社的健康有序发展。全县各合作社都按法定程序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建立了合作社章程,通过工商注册明确了法代表,按照产权明晰、责任分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行运作,严格执行成本核算制度,对效益部分除留取公积金、折旧费外,其它用于分红。

二、现代农机合作社存在问题

目前,甘南县现代农机合作社都正常运营,实现了百分之百盈利。但在运营中也存在规范化程度不高、机制不灵活、土地规模化经营推进缓慢、技术人才匮乏实际问题,已成为制约甘南现代农机合作社发展瓶颈因素,延缓了区域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步伐。

(一)合作社发展不平衡甘南地处黑龙江省西部大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平原耕地占县辖耕地三分之二以上,漫岗丘岭耕地坡度一般都小于30度,都适合大型农机装备作业,按现农机合作社农机装备所担负的耕地任务,全县至少要组建70个1000万元规模的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入社耕地达到175万亩,占全县总耕地的58%。目前全县发展27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只占全县应发展合作社的38.6%全县10个乡镇只有7个乡镇22个村发展现代农机合作社发展规模与规划要求差距很大。现在长山乡、平阳镇、东阳镇3个乡镇没有发展现代农机合作社,存在盲区死角,并且这三个乡镇土地平坦,均适合大型农业机械作业,所以甘南县发展现代农机合作社潜力非常大。

(二)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小虽然,现代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土地流转为主实施土地规模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但是,土地规模经营相对滞后,影响了大型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客观上,农村家庭土地承包政策30年不变,分户自主经营,地块零散,种植品种、种植方式、种植结构各自为政,形成了大机械与小地块的矛盾日趋突出。主观上,全县土地以家庭为单位,70%农民自主经营收入相对稳定,加之对现代合作社认知不多,看不到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农机等相关部门对农民入社的相关政策优势,尤其是现代合作社的发展前景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入社顾虑重重,不愿意带地入社。导致合作社规模经营,组织化程度不高,一些合作社的大型机械不能保证作业量,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增加,大型机械作用优势发挥不出来,看不出合作社的作业优势和效益优势,这也导致入户农户积极性不高,土地经营面积小的一个主要因素。目前,全县入社耕地45万亩,农户11250户,分别占全县总耕地14.8%和总农户的12.4%

(二)经营管理不规范。一是依法治社意识不强。全县现代农机合作经营管理法治意识不强,不能按照法律法规规范管理运营合作社现行的管理人员,管理方法不适应现代农机合作社的发展需要。一些农机合作社没有按股份制操作模式组建,没有科学量化股份,明晰产权,折股到户,农户、养机户、合作社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从而导致大型机械作用发挥不好,没有最大限度发挥各自应有的积极性,存在各自为政、内耗的现象,形成1+1<2的负面效应。二是传统管理模式起主导作用。由于现代农机合作社大多数由农机大户、农机户和农户组成,农机大户所占的投资比重较大,自然成了“当家的”,这些大户都是土八路出身,决策事情往往凭经验独断专行,已成习性,入社的农户只能听之任之,缺少科学决策。一些现代农机合作社未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机制,导致经营管理不到位经济效益不高对今后现代农机合作社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三)监督制约机制乏力全县27个现代农机合作社都按法定程序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建立了合作社章程,通过工商注册,明确了法定代表人,按照产权明晰、责任分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运行,严格执行成本核算制度,对效益部分除留取公积金、折旧费外,其它用于分红。但是,绝大多数农机合作社,都是法定代表人一个人说了算,理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各种章程、规章制度成了摆设。特别是个别现代农机合作社在章程制定、股金设置、盈余分配、民主管理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和监督制约力导致个别合作社组织机构作用发挥的不好,影响和制约了合作社的快速发展。

(四)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兴的合作组织,需要大量的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才。目前,甘南县现代农机合作社专业性经营管理人才匮乏,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专业的管理人员及其它机械维修、后勤保障服务人员等。比如:财务管理人才、组织协调人才、操作技术人才、法律适用人才、市场营销人才、机械维修人才等。合作社事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农经营管理知识匮乏,市场开拓能力不强,法律意识淡薄,难以适应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合作社从业人员大多数为初文化程度文化素质较低,又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尽管在小型农机作业方面有着一定的实践经验,但在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合同化运作等方面,无论专业知识还是个人素质都存在很大差距虽然,县农机总站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省、市参加培训,县里也多次举办农机操作与应用技术等各种培训班,由于参加培训人员文化素质和专业基础参差不齐,培训时间又短,合作社购进的大型拖拉机和配套农机具又是比较先进农机装备,致使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很难掌握操作技术和管理,导致大型机械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合作社发展受到制约。

三、加快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一)科学合理规划发展布局。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和甘南县政府制定的《推进农机合作社健康发展的优惠政策》、甘南县进一步完善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的实施方案要求,在农机合作社建设用地上,在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技术设备引进上,提供资金补贴支持出台了土地流转资金补贴政策,在信贷投放上,农业阳光保险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等。极大地加快了土地流转发展速度,为农机合作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加快特色农机合作社发展步伐二是科学合理规范发展布局。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推进、高质量运营原则,全面推进合作社建设,按照全县发展现代农机合作社规划要求,科学合理布局,认真统筹规划,摸清底数,做好计划统筹,择优择机依次有序开展合作社呈建申报等工作。2016年规划发展1000万元规模现代农机合作社5个,入社耕地15万亩,覆盖全县10个乡镇,消除死角和盲区。

(二)拓展土地规模经营面积。模经营是合作社生存的根本所在,没有土地的规模化经营,高科技含量的大型农机装备就无用武之地,资源也得不到有效利用。一是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县出台扶持农民入社政策。鼓励农民以土地入社的积极性,扩大农机合作社规模经营面积。二是县、乡、村三级干部做好入社引导。入户做农民思想工作,提高农民对建设现代农机合作社的认识,让广大农民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入社是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富裕最有效载体,鼓励农民自愿以土地入股方式加入现代农机合作社,最大限度扩大现代农机合作社土地经营面积。三是加大土地合理流转力度。在土地流转中采取委托经营的方式,年终给农民粮食,粮价随行就市,农户实际收入与合作社风险共担,农民比较容易接受。四是筹措资金租赁经营。采取政策引导等措施,引导农民从传统的经营模式中走出来,把土地租赁给合作社。从2008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现代农机合作社的载体,采取以地入社为主,以租赁、委托、代耕为辅,土地规模经营逐年扩大,已由最初的不足1万亩发展到45万亩以上,尤其是兴十四农业机械作业专业合作社所在的核心村兴十四村,全村3.145万亩耕地全部入合作社统一规模经营,实现了全覆盖,从而带动其它乡镇现代农机合作社规模经营速度。2015年合作社土地规模经营达到了45万亩,其中带地入社15万亩,分别比2014年提高15%和20%。现代农机合作社共完成标准化播种37.5万亩,机械收获40.8万亩,机械整地65万亩,作业质量达到了标准化,特别整地和播种环节,采用合作社农机装备作业,作物产量普遍提高10%以上。土地经营效益进一步提高,自主经营土地面积进一步扩大

(三)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良好的监督制约管理机制,是现代农机合作社规范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甘南县27个农机合作社,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县政府对部分合作社担保了大额贷款,合作社健康发展不但涉及千家万户,还涉及今后农业发展方向。为此,为了确保现代农机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应成立由财政、国资、纪检、经管、农机等部门组成综合监督管理组织,制定监督管理制度,对现代农机合作社实行动态管理,对经营不善者,实行关停并转,绝不姑息迁就。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构建现代农机合作社决策、执行、监督协调有力的运行体系,要依法建社,依法管社。严格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现代农机专章程》、《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工作制度》、《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等规章制度,使这些制度真正从墙上走下来,落实到生产经营中。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入社成员地位平等,实行民主管理原则;严格规范执行现代农机合作社人事管理、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要进一步完善收益分配机制,按照入社成员所占股份分红,探索收益分配有效形式,依法依规保障入社成员利益,实现双赢互利

(四)做好综合服务保障。一是实行县、乡领导包扶责任制。副县级领导每人包扶一个农机合作社,乡镇、农委和农机总站各确定一名同志为包扶干部,明确职责,制定奖惩措施,与包扶干部个人奖惩、晋职晋级挂钩。县、乡政府积极搭建融资平台,协调县内金融部门,扩大融资渠道;农委、农机总站综合协调相关部门,抓好合作社建设;县经管总站负责财务管理乡镇党委政府负责农机合作社生产经营、引导农民土地入社,规范经营提档升级、场库棚建设、机械作用发挥等经营管理。二是调动社会技术资源,服务合作社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需要各类人才支持,而人才大多集中在政府职能部门,政府制定鼓励政策,鼓励政府职能部门和技术人才与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姻,通过兼职、任职、承包、定期定点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管理、法律、经营、中介、信息等多种服务,推进现代农机合作社快速发展。三是搞好培训,为合作社发展积攒人才后劲。要重视和加强职业能力提高,进一步开展合作社经营管理、财务核算、驾驶操作、维修管护人员、生产技术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选派合作社的理事长、经理、财务、机务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级专项培训班。县农委、农机总站负责合作社社员、机务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的专项培训通过培训着力提高经营管理素质,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市场营销能力,打造懂经营、善管理、会营销的现代农机合作社优秀管理团队。

作者:甘南县人民法院 院长 苑平

      甘南县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 李超

责任编辑:李超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