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经年,全社会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氛围渐趋浓厚,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日益成为大部分公民的自觉意识。但是,我们必须正视,这些可喜的正能量后面,暗藏着一些负面因子:马路上,“路怒族”的频现,折射出交通规则意识的淡薄;网络上,“键盘侠”一面倒地吐槽,反映出只看立场不问是非的偏激;职场上,“老虎”“苍蝇”频出,说明一些官员忘记了自己的职责……
凡此种种,再次印证了卢梭的那句名言:“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很多人谈起法律来头头是道,行为处事却常常游走在法律边缘,甚至经常触犯法律而不自知,说明这些人只是把法律当作了纸面上的“条文”,而没有熔铸成头脑深处的“意识”。在他们眼中只有“法制”,那是停留在手段和技术层面的东西,“法治”远远没有成为一种思维方式,更没有成为坚定不移的信仰。
“法治”与“法制”虽然一字之差,却有着本质的不同。法制,重在法律制度的制定、法律体系的建立,“惩于已然之后”,是用禁令来规范处事行为。法治,着重于法治思维的培养、法治方式的锤炼,是对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内化,是对世界观的革命性变革,“防于未然之前”。
从“法制”到“法治”,是规则意识由外在到内化的过程。规则,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规则意识是文明素养的基础和前提。依法治国不应该只是一种外在的理念灌输,更应该是一次国民素质的基因再造。只有国人把以法治为核心价值观的规则意识内化于心,成为民族素养和民族性格的天然基因,依法治国方略才能完满实施,民族素质方能进一步提升。
“规章只不过是穹窿顶上的拱梁,而唯有慢慢诞生的风尚才最后构成那个穹窿顶上不可动摇的拱心石。”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卢梭这句名言,强调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之重要。那么如何才能使规则意识真正成为“慢慢诞生的风尚”,成为不可动摇的“拱心石”,成为华夏民族的DNA呢?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现代社会,法律是社会管理、公民行为的普遍规则,是社会运行的刚性底线,法律意识是现代文明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法律规则是公民和法人的首要规则。如果不尊重规则、不敬畏规则、不遵守规则,无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还是一个国家,都会导致秩序混乱。
当今社会,缺乏规则意识、“潜规则”盛行等等不良风气,就是长久以来中国社会缺少法律规则意识的遗患,是亟待祛除的“病灶”。因此,培养、提高和内化公民的法律意识是依法治国的第一要务。通过多种途径的普法教育,全民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法律意识成为公民的内生动力,成为实现法治的观念基础,成为现代法治运行的心理要求,而非外力需求和强求,依法治国必将成为千秋万代的伟业。
生为一名公民,在守住法律底线之外,还要守住道德底线,这也是人类区别于其它生物的重要特征。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道德意识先于法律意识而出现,作为法律意识的基础,道德意识调整的范围更广,约束的言行更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是从道德角度对人提出的要求。人在与环境的交往中,起码的道德标准是做到“即使无益,至少无害”。更高的标准则是做一个高尚的人,具备高尚的道德,与人交往时,予人方便,自己方便,关心他人,从而得到他人关心;对待事物时,心中有事有物,从认识到了解,然后研究它发展它,形成人与事物的良好互动关系。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义正严辞的声辩:“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为”。此言固然不谬,但是,真理走过头就可能变成谬误。法律是对行为规范和是非观念的高度提炼和概括,因其抽象性而失之具体性,因其全局性而失之地域性,无法事无巨细地设定公共秩序。何况在公序之外,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群体,每一个地域,都可能存在良善的风俗。在法律不足以评价主体行为时,公序良俗原则可以引导民事主体的意思自治及权利行使。公民在崇信“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为”的同时,必须谨记“权利不可滥用”之原则,实现二者的辩证统一。在举手投足之间,既要深思是否违背强制性法律规则,也要审视是否符合当时当地的善良风俗习惯,既张扬个性又顾及他人,既守法又维礼。
在现代社会,分工日趋细化和多样化,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角色和岗位,也都有各自相应的责任。“社会就像一艘大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因此,责任意识的训练和养成至关重要。一个人,只有尽到对父母的责任,才能是好子女;只有尽到对社会的责任,才能是好成员;只有尽到对国家的责任,才能是好公民。这些责任,有的受到伦理和道德的规范,更多的则受到法律和纪律规范。此时的责任意识,更多地体现为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尤其是社会管理的主体——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带头遵守法律法规,牢记党纪政纪,强化责任意识,明确岗位责任,表现担当精神,充分高效地尽职履责,做责任意识的表率,从而带动整个社会责任意识的提高和内化。
从自己做起,每个人都守法用法,谨守规则,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社会就能和谐运转、持续发展;从现在做起,每个人都自觉地发自内心地按照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办事,相信经过一代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和传承,法律意识就会成为我们的民族基因。
SourceP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