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军是重庆市忠县忠州街道的居民,因为对法律有兴趣,自考了西南政法大学法律专业,拿到了法学本科学历。2012年,他成了重庆市忠县人民法院的陪审员。他说,陪审员绝不能成为案件审理过程中的旁观者,要善于观察、多与当事人沟通,引导他们依法解决诉求。
家庭矛盾“消防员”
忠州街道的成老伯70多岁,正闹着要和妻子离婚。离婚事宜双方商量多次,最后都无果而终。成老伯决定走法律程序,找到刘先军咨询。
“您二老想好了吗?非离不可吗?”看到吵吵闹闹的两人,刘先军问道。
三十出头的毛头小子想调解七旬老人的婚姻问题!成老伯反问道:“我不能离婚吗?”
刘先军笑了笑:“当然可以。这样吧,您二老把子女叫过来,大家一起商量商量离婚后怎么生活,然后我告诉您怎么起诉离婚。”成老伯不愿叫来儿女,也不愿离开,非要刘先军教他写离婚起诉状。
“您老想想,现在生活起居都是您妻子照看,离婚后没个子女照顾怎么行呢?离婚不是小事,您一定要考虑清楚,况且离婚也解决不了您现在的问题,反而会给您生活带来不便,您何必呢?”刘先军劝道。
其实二老只是生活中一些小摩擦,时间久了,难免生出怨来。刘先军苦口婆心劝了2个多小时,眼看到中午饭点,成老伯老伴让他赶紧回家吃饭,成老伯笑着跟刘先军告了别:“老伴优点还是比缺点多。”
问题解释“话务员”
李花是一名“80后”,前几年和丈夫协议离婚,当时条件有限,约定小孩由丈夫抚养。现在丈夫组建了新的家庭,李花也有了稳定收入,想把孩子的抚养权变更给自己。
李花与前夫进行了协商,双方达成一致协议,让孩子跟随李花生活。为了孩子上学方便,两人一起来到派出所,准备将孩子户口变更到李花户口上,可派出所民警却要求两口子提供法院的裁判文书。两人听得一头雾水,只好找到刘先军询问。
刘先军向他们作了详细解释,并将自己的电话留给他们,让派出所有什么疑问可以打电话给他。后来,派出所果然打来电话沟通,刘先军都一一详细进行了说明,没多久就把孩子户口转到了李花户口上。
“其实很多时候,群众不知道怎么表达,一些工作人员也搞不清状况,导致办事难,说清楚就好了。”刘先军说,遇到这种情况,他都会把自己的电话留给咨询群众,帮助他们给别人解释。
调解纠纷“三部曲”
说到调解经验,刘先军有自己的“三部曲”,一看二听三说。
一看就是从当事人的态度看矛盾的本质。矛盾分为表面的和实质的,表面矛盾可以调和,一般依理就可以解决,感情是调解纠纷的主线;实质矛盾就必须得析理释法双管齐下,依法调解是解决矛盾的底线。
二听就是通过耐心听取双方当事人陈述,了解矛盾的根源。只有从源头上疏导,才能确保感情源源不断。在听的过程中,刘先军还喜欢问。他说,基层很多群众文化水平不高,想说的很多,却说不清楚,这时候就需要通过询问来了解。
三就是多说话,多释法。“不要吝啬和当事人说话,只有他明白了,你的道理他才会信服。”刘先军笑着说,“以后当事人还能帮你宣传法律,你详细解释一次,收到的效果却是长期的,何乐而不为呢?”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