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对这部电视剧反映出来的基层司法现状有着强烈的共鸣,甚至有些地方就是笔者刚刚或者正在经历的一些事情,就像一辆车轧在了已有的车辙中那样的贴切。
电视剧《小镇大法官》引起了我极大的共鸣,因为其真实感人。
剧中,林永健饰演的王庭长,以及几位年轻的法官不仅代表了当前司法人员的年龄结构比例,还代表了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在不同的文化教育背景下对司法工作现状的认识及司法工作作风。比如年轻的姜浩作为新兴的法官阶层,心中充满正义和对法律程序的遵守,但却缺乏对底层司法工作的认知,处处讲程序,却处处碰壁。王庭长也许没有受过正规的法学教育却是从基层长大,泥腿子土办法,却化解了一系列的难题。作为基层司法人员,笔者对这部电视剧反映出来的司法现状有着强烈的共鸣,甚至有些地方就是笔者刚刚或者正在经历的一些事情,就像一辆车轧在了已有的车辙中那样的贴切。
与故事里一样,姜法官们遇到的一切笔者也都曾熟悉,今日故事中当事人的背影更像昨日刚刚结案卷宗里的张王李赵。弹指间,基层近六年的工作让笔者在实践中成长,要时刻小心斟酌自己的言行,遇到过案件被告对原告的愤怒转移到法官头上的难堪,遇到过一次次登门找人的横眉冷对,遇到过庭审现场忍着性子听满腹的牢骚和抱怨、掰着有理无理的各种诉求、吵骂着的彼此双方。
曾经,笔者也一直苦恼。苦恼所学与现状之间的差距,苦恼当事人不信任司法,苦恼庭审的严肃性没有得到群众的遵守。总之,感觉对崇高事业的信仰被现实击碎了,职业尊容感丧失了。
其实,现状有时也只是表象,换个角度就会豁然开朗。法庭只是全部司法体系中最小的一个单元,但却倾注了百姓心目中的最大的期望。人们渴望自己心中的正义实现,人们追求公平阳光的司法评价。当法庭体察着太多年轻男女离婚后子女眼中难过的泪水时,当法庭挽救着百岁老人扫地出门流落街头的无奈时,当法庭怜悯着中年男子轰然倒下家庭脊梁的凄凉时,当法庭难过着花朵般的少年倒在滚滚车轮后面对未来的落寞时,当法庭看到一个老奶奶一生只有五块钱的人生和一个老爷爷从垃圾桶里给孙子积攒着校园里的光阴时,所有的看得见的纠葛,所有的听得见的牢骚,所有的一斤一两的讨价还价,甚至所有的对我们工作误解之后的责备,其实都不算什么。因为,我们司空见惯的正是人家梦寐以求的,我们嫌弃的正是人家需要的,我们不耐烦的正是人家渴望理清的。
在司法体制改革的今天,所有的法庭其实应该更多一些像王德忠庭长那样的好法官。司法工作本就不是一个套好的磨盘,要拉起这座磨需要更多的法官耐着性子的适应,需要更灵活的创新工作方法,需要更加妥当的理论支撑,当然更需要对职业的担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像姜浩一样成长,锻造成了比王德忠更加完美的形象,司法环境、司法公信的改善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