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建设智慧法院是破解法院难题的大智慧

  发布时间:2016-03-15 18:55:48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法院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智慧法院建设力度,通过信息化实现审判执行全程留痕,规范司法行为,力争建成全面覆盖、移动互联、透明便民、安全可靠的智能化信息系统。从全国法院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虽然建设智慧法院是一个技术问题,但是这一战略部署会引起法院的一场深刻的革命,因此建设智慧法院是破解法院难题的大智慧。

  建设智慧法院可以积极应对案多人少。随着社会的变迁,人员流动、经济交往更加频繁,由此引起的社会纠纷更多;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深层次的矛盾不断凸显,社会矛盾化解的难度加大,在社会矛盾无法化解的情况下纷纷向法院诉讼;加上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维权更加理性,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诉讼维权;特别是人民法院立案登记制改革以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更广,受案数量呈几何基数增多,人民法院面临的案多人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如何应对案多人少的矛盾呢?建设智慧法院,提高法院办公信息化水平,无疑可以提高法官的办事效率,提高单位时间内办案的数量,法官每年的结案总数会大大增多,从而缓解人民法院目前面临的案多人少的矛盾。

  建设智慧法院可以有效化解执行难题。建设智慧法院可以强化人民法院与其他相关部门就执行工作进行沟通、协调的效率和深度,强化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以前法院查询银行存款需要到银行柜台查询,建设智慧法院以后,执行法官在办公室就可以查询被执行人在全国各地的所有账户开设情况、存款情况;以前各部门信息共享的力度有限,被执行人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成本很低,建设智慧法院以后,其他部门可以了解执行黑名单情况,让执行老赖成为过街老鼠,无处藏身,大大地增强了执行的威慑力,从而传统上困扰人民法院的“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被执行人难惩罚”的“三难”问题在智慧法院面前全部烟消云散,执行难的根基受到了动摇,有效地化解执行难题。

  建设智慧法院可以及时回应群众需求。建设智慧法院可以消除人民法院与当事人、与人民群众沟通的地域困境、时间困境、情景困境,让人民法院收集民意更加快捷、更加全面、更加客观,确保人民法院围绕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有的放矢调整司法政策;建设智慧法院可以全方位公开人民法院的司法过程、司法结果,让司法更加透明,让社会公众更加便利地参与司法、见证司法,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从而做到以公开促公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期待。

责任编辑:王朋    

文章出处:中国法院网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