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着眼长远,明确法官助理的职责定位和职业预期,让他们在法律职业共同体中同步获得成长。”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林荫茂,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司法改革过程中,一定要对法官助理群体给予足够的重视。
林荫茂高度肯定了我国当前司法改革的总体方案和目标,认为对树立司法权威、提高司法公信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林荫茂注意到,当前更多的人在关注和宣传法官入额,而对分类管理重视不够,对法官助理的权责缺乏细化的考量,以至于一些年轻人因为没有入额而看不到未来。
林荫茂介绍说,在上海法院,法官、法官助理、行政人员占比分别为33%、52%、15%,而法官办案的诸多环节都离不开法官助理。“这52%的法官助理,很多是具有法学教育背景的硕士甚至博士,是高素质人才。司法改革推进几年后,他们就是法官的接班人。所以一定要重视这个中坚力量!”林荫茂说,“这些年轻人做五年法官助理,如果总是在从事记录、送达、电话通知等琐碎的工作,而不实质性地参与案件的讨论、调解的话,五年以后要入额,怎么可能呢?”
“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角度来看,法官助理做五年这样的工作,而他们的同学如果是做了律师,那他们的业务能力就会有很大差距了,更不要说报酬!”说到此,林荫茂不无忧虑。她建议,从建设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角度,法官、检察官和律师这三类法律人才的培养,应该保持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在同样的时间内,在法院的年轻人要获得与社会上年轻律师同步成长的机会,这样法院才能留住人才。
“我们上海有一个闵行法院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他们强调‘政治建院、业务强院’,特别注重对年轻人业务能力的培养,所以他们到现在没有一个年轻人流失!”说到此,一直紧缩双眉的林荫茂,脸上露出一些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