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赖”本人避而不见、其财产无处查询是长期困扰执行法官和当事人的难题。随着人民法院网络查控体系建设的日益完善,这一问题有望从根源上得到解决。
据了解,2014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将被执行人信息、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执行案件流程信息、执行裁判文书四项公开信息予以整合,统一纳入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2014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开通执行指挥系统,与国家工商总局、证监会、国家组织机构代码中心、公安部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中心和21家全国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了专线连接。
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更进一步,与芝麻信用签署对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惩戒合作备忘录,并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了《人民法院、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络执行查控工作规范的通知》。通知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行应当在2015年12月底前,通过专线完成与最高人民法院的网络对接工作,2016年2月底前网络查控功能上线。如此,人民法院与全国40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了网络对接,执行法院对被执行人在全国任何一家银行的账户、银行卡、存款及其他金融资产,可直接通过网络方式采取查询、冻结、扣划等执行措施。
执行法官足不出户,鼠标一点就能对被执行人在全国40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金融财产查得到、冻得住、扣得了。此举从根本上减轻一线执行人员和银行员工的工作压力,大大提高执行工作效率,降低执行成本,也让被执行人的金融资产无处遁形。“老赖”们也面临出行乘不了飞机、高铁,无法办理贷款、信用卡等一系列限制。
据统计,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国3124个法院开通网络执行查控系统,中国执行信息网累计公布被执行人信息34347288条,提供执行案件信息查询3685万人次,芝麻信用通过其信用平台,共限制失信被执行人购买机票、租车、贷款等超过13万人次,5300名失信被执行人因此还清债务,其中1500多人属于长期躲避执行的“老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