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治论坛 -> 审判研讨

善意 主意 创意

  发布时间:2016-03-04 09:51:41


    《旧唐书·李元纮传》记载,李元纮在担任雍州司户参军一职时,依法秉公处理太平公主和一寺庙争夺一石碾的所有权官司,将该石碾判归寺庙所有。当时担任雍州长史的窦怀贞十分害怕太平公主的权势,急忙下令李元纮改判。哪知,李元纮却在判决书上写下了两句话,“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终无摇动!”最终,他的长官窦怀贞也没有办法改变他的判决。

    这就是“南山可移,判不可摇”的典故。李元纮作为法官,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面对强权压制,即便随时会有被降职、罢官甚至杀头的风险,他也没有任何犹豫、妥协和退让。相反,李元纮以一种“威武不能屈”的坚毅果断,捍卫了法律的尊严和当事人的权益,成就了中国法制史上的一段佳话。

    应当说,从一个执法者的角度来说,李元纮这种为了正义,绝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品格放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褪色。然而,要做好一名法官,仅靠高贵的品格是远远不够的。李元纮的典故表明,善意、主意和创意这三要素,法官缺一不可。

    充满善意的情怀。法谚云:法律乃公正善良之术。对法官而言,要将这份工作上升为艺术,就必须要有坚守和磨炼,要有行动和作为,将善良烙在每一个司法案件当中。李元纮面对上司窦怀贞的命令时,能够从容应对,这表明其不是不明白官场的险恶和亵渎公主威严的后果。他在此案中的表现并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在长期恪尽职守中释放出的一种对正义、对法律以及对当事人的善意。倘若李元纮如同窦怀贞那般,整天以自我为中心,一切行为均是为了上级的在意、中意和满意,甚至可以为此突破任何底线,那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作出对太平公主不利的裁决,更不可能说出这番惊世骇俗的话语。正是练就了充满善意的情怀,他才在关键时刻经受住了惊涛骇浪般的考验。

    敢拿主意的担当。法官是纠纷的裁判者。在趋利避害本能的作用下,当事人的行动和言语往往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这正需要法官作出独立且符合法理情理的裁判。而要做到这一点,法官就必须有主心骨,绝不能被人牵着鼻子走。一旦有外在力量的介入或干扰,法官就不仅要善于拿主意,更要敢于拿主意,坚守住公平正义的底线。此案案情本身并不复杂,但人为的因素却使之复杂化,任何伤害到太平公主利益和脸面的判决都有可能被无限地上纲上线。但李元纮就是在一片喧嚣之中,不计个人荣辱得失,明辨大是大非,依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正是这种宝贵的担当精神才真正挺起了法官的脊梁,直至今日还被人点赞。

    富有创意的睿智。“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终无摇动”,将此附在判决之后,置于案件的背景下,就不仅是句名言那么简单了,更像是法官的一种判后说理。一是陈述自己的判决是依法作出的,表明了判决的公正性;二是在说即便身份极为尊贵的公主,也应当遵守法纪,强调了法律的严肃性;三是意味着哪怕南山可移,自己的人格却不会随波逐流,体现了捍卫原则的坚定性。言辞虽短,但字字千钧,直击要害。任凭太平公主多么蛮横,抑或手下官员怎么逢迎,也很难改变案件走向了。李元纮的正直加上充满创意的说理,让正义的脚步铿锵有力。这也在提醒法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创新性思维打开工作局面,走好职业生涯每一步。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