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和司法规律,搞好司法工作舆论引导,传递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好声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司法特色精品力作,当好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编者按: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月19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司法舆论工作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人民法院要按照会议要求,做好司法舆论工作引导,传递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好声音,做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本报今日推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谈”栏目,敬请关注。
司法舆论工作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和司法规律,搞好司法工作舆论引导,传递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好声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司法特色精品力作,当好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面对新时期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各级法院领导和司法舆论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观念更新和思维创新的实际行动,不断拓展司法舆论工作新境界,奏响依法治国、公正司法的时代强音。
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搞好司法工作舆论引导。习近平总书记用五个“事关”来阐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人民法院必须从全局出发把握新闻舆论工作,坚持阵地意识、引领意识、创新意识,把党的政策落实到具体的司法适用过程中,切实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依法保护产权、尊重契约自由、坚持平等保护、坚持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倡导诚实守信、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相统一,努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突出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是审判执行工作质量、效率、效果的直接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执法办案体现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具体标准,就是注重审判执行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针对媒体曝光的见死不救、遇难不助、损人利己、不孝不仁等纠纷,在准确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法律适用要体现出与人为善、以和为贵、宽容互让、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价值取向,确保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司法审判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高效审理执行好各类案件,最大限度地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依法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是人民法院的重要工作目标。法官既是执行法律的司法适用者,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执行者。新时期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工作主线要求,法官必须牢固树立司法为民、忠于宪法法律、尊重保护人权、坚持平等保护等现代司法理念,实际上就是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作司法特色精品力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文艺发展的源头源于生活,法官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生动实践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和丰富素材。而司法素材需要专门人才来提炼升华,挖掘法院内部热爱文艺创作的人员潜力,培养司法舆论工作专门人才成为各级法院的现实所需。司法舆论工作人员要全面学习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精神,准确领会上级要求,同时按照“走、转、改”要求,积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第一手接触审判执行活动中的鲜活案例,及时把握人民群众的关注动向和法治需求,挖掘案件背后的情感故事,站在时代潮头积极创作法治精品,用接地气、贴民心的文艺作品讲好司法精彩故事,创作体现司法特色、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力作,传递司法公正、司法为民正能量。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