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速度与广度前所未有,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关注也前所未有,司法工作成果的辐射面不仅及于当事人双方,更深刻影响着对法治建设成效的外部评价。如何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司法需求,营造良好的舆论生态,保障工作顺利开展,充分展示法治建设成效,是人民法院在新媒体时代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要高度重视政法宣传工作,及时转变理念,找准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与按照司法规律办事的有效结合点
充分尊重新闻宣传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强化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对应当依法公开的信息及时公开,拓宽社会公众获取有效信息的渠道,消除司法工作的神秘化倾向,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认识误区与盲点。充分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兴传播媒介传播信息快速、受众面广的优势,对社会广泛关注案件、争议较大案件、冤假错案等,及时主动回应,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保障案件顺利处理。准确把握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与积极配合新闻媒体工作的界限,严守审判纪律,严格保护审判秘密,统筹做好司法工作和新闻宣传工作,引导新闻媒体尊重司法规律,客观准确报道司法工作,实现新闻传播与司法工作的有效结合。
二、要不断提升新媒体时代的社会沟通能力,求同存异,实现与新闻媒体的良性互动
政法宣传工作是司法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时代,司法机关不仅要履行好法定职责,也要不断提升社会沟通能力,将司法工作置于改革发展的大局中,把握好司法领域的正确意识导向。始终秉持平等、包容、开放、合作的理念,摒弃认识隔阂,寻求新闻媒体与司法机关在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上的统一,充分尊重新闻媒体权利,争取新闻媒体成为司法工作的密切合作者。以主动、坦诚态度与社会沟通,全面推进司法公开,让司法工作最大限度为人民群众知悉,将司法活动全程置于社会监督之下,不断提升司法工作公信力。深入研究新闻传播知识,不断提高与媒体沟通的能力和水平,强化政法宣传工作效果。
三、要充分挖掘典型人物、典型事例,主动宣传,营造政法气场
充分发挥在维护稳定、社会治理、执法办案、服务群众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典型的示范效应,牢固树立主动宣传理念,将司法工作中的正能量宣传好、发挥好。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生力军作用,利用微博、微信、微视等新兴传播工具,宣传感人的政法故事,通过微视角深刻反映主题,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政法工作舆论生态。准确把握群众所思所盼,宣传鲜活事例,唱响依法治国、公正司法的主旋律,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暖和力量。
四、要不断创新政法工作宣传方式,守好阵地,努力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
认真履行法治建设保障者和推进者的职能,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要求,通过新闻发布会、发布典型案例等方式,传播法治思维、法治理念。强化对新法新解的宣传解读,主动释放积极信号,答疑解惑,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不断加强舆情研判,深入把握舆情走向,及时梳理潜在风险点,提前预警,严格防控,主动作为,防范舆情风险出现。建立“互联网+”思维模式,统筹好网上、网下两个平台,统筹好微观、宏观两个层面,统筹好宣传工作的“时、度、效”,立体化、多层次地推进宣传工作,为司法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强的舆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