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月27日下午和28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特邀咨询员会议,就人民法院工作和起草中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听取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的意见建议。
与会人士就报告的修改完善和人民法院工作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现刊登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 进
2016年的法院工作报告应对2015年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所回应。比如,对在基层法院工作一线的法官的工作量超饱和、超极限问题,要通过内外部体制机制改革,想办法减轻基层一线法官负担,让法官承担一个合理的工作量。
建议推动构建和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让司法诉讼解决机制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协调发展、良性互动;加强司法裁判标准建设,统一裁判尺度,可以通过职能界定、标准设立、案例指导、审判监督等来实现;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将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运用到司法信息公开、司法审判程序、司法文书档案、司法管理服务和司法大数据分析等方面,加快智慧法院建设。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马怀德
立案登记制是司法改革的重点举措,也是去年法院的工作亮点。虽然在法院受理的案件总量中,行政诉讼和国家赔偿案件占比很低,但对这类案件尤其是国家赔偿案件,老百姓非常关心,也有很大期待。法院在推行立案登记制、集中受理行政案件和平反冤假错案方面做得很好。
我参观过北京四中院,感觉跨行政区划法院在精简内部机构、实施扁平化管理、提高诉讼效率、排除司法干预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经验,希望2016年能够在司法改革试点省范围内再增设几家跨区划法院,继续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北京市政府参事郭 军
法院在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体现对农民工的关爱。
在环境诉讼方面,特别是公益诉讼方面,成立了环境资源司法研究中心等,成绩非常突出。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章百家
建议依法保障海洋强国战略实施;继续深化司法公开,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加强普法宣传的工作。
南开大学法学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左海聪
去年厦门海事法院审理的“闽霞渔01971”案和天津海事法院审理的美国康菲石油子公司海上污染案,都是海事审判领域很好的案件。
建议最高人民法院继续加强对海事和涉外商事案件审理的指导。最高法院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要求各级法院在涉外商事审判中优先适用国际商事条约,但各级法院对如何优先适用国际条约、如何处理国际条约与国内法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国际条约与法律选择条款的关系尚未达到最高法院的工作要求,建议加强指导,久久为功。同时建议最高法院加强与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和国际统一私法协会等国际商事立法机构的联系,扩大我国在国际规则制定上的话语权。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 浩
当前法院优秀人才流失的现象相当严重。必须看到法院当下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人才方面的竞争,律所、大公司都在“挖”优秀法官,用优厚的条件吸引他们加盟。最高法院需要认真对待这一现象,通过切实提高法官待遇、减轻法官过于沉重的办案负担,加强对法官的职业保障,来留住法官。离职法官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去了律所,其中有一些是在法院工作多年的庭长、副庭长。律所以此来提升其竞争力无可厚非,但考虑到我国人情社会、关系社会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会给维护司法公正带来新的问题。对此也应当给予高度关注。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全国台联理事 陈云英
建议加强涉台问题的研究,引导、参与、宣传法治,用司法改革的成绩凝聚人心、打造中国心。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林 维
建议继续依法严惩网络犯罪、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依法规范民间融资行为。
继续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方面的工作。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汪建成
2015年巡回法庭和跨行政区划法院建设是司法改革的新事物,这对于解决我国司法的地方化和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西北政法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贾 宇
2015年人民法院工作社会评价很高:一是司法公开的力度很大;二是集中纠正冤假错案;三是推进法官的职业化建设,加强了法官职业保障,提升了法官的司法能力;四是保障律师依法履职,规范了法官和律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