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法官苦,但依然有无数的执行法官兢兢业业战斗在执行一线,那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乐。
当前,民间流传着一句话:“赢了官司输了钱。”这透露出老百姓对法院执行工作的不满。执行法官,作为法院执行工作的具体实施者,承受着来自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不断迎接着各种挑战,曰其苦,名副其实,但同时也乐在其中。
执行法官的苦,体现在当事人双方的不理解。尽管人们的观念在进步,但在执行工作中,一旦涉及到公民个人利益,多少的解释都显得那么苍白、那么无力。无论执行法官如何对被执行人辨法析理、说服教育,但他们只认他们的理,只要不符合,他们就会“赖”。法官如果强制执行,就留下了上访的隐患。申请人虽不会与法官对抗,但是总认为再难办的事,只要诉诸法院,任何纠纷都能得到解决,都应该得到解决,把交易中的风险全部扔给法院,一旦得不到及时的解决,申请人就会把矛头指向执行法官,认为法院不尽力,认为执行法官收了别人的好处,事实是被执行人要么失去踪影,要么资不抵债,法官再三给申请人解释也是徒劳,反而会使其更加不理解。
执行法官的苦,体现在工作做了却不为人晓。做人不能功利,但是作为执行法官,若为执行工作的所有付出尽被忽视,难免会有些黯然神伤。执行工作需要实实在在地实现当事人的诉求,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要么需要妥善化解好双方的矛盾,要么需要采取强制措施,然而这样达成的目标,不是执行法官召集双方凭借三言两语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执行法官在背后,甚至是八小时之外做大量的工作。每一个案件的执结,都凝聚着执行法官无数的心血,关键是很多案件即便执行法官付出大量的心血却不一定有效果,英雄白跑路的时候常有。
执行法官的苦,体现在风雪之路上摸黑前行。在风雪路上、在泥泞深坑中、在黑夜的乡间小道上,如果有法院的车正艰难前行,那么车上的人大多是执行法官。天气无论多么恶劣,时间无论多么晚,只要是工作的需要,执行法官都会立刻出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然而作为执行法官没有多少天是按时下班回家、按时吃饭、按时休息的,只有执行法官家属无数次的期盼和等待。
执行法官苦,但依然有无数的执行法官兢兢业业战斗在执行一线,那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乐。这份乐是在当事人的误解变为信任、抗拒转为配合、辱骂化为掌声、受侵害的权利得到恢复和弥补的时候。每当执结一个案子,只要能切实为当事人解决掉纠纷,把实实在在的钱送到申请人手中,帮助当事人渡过难关,看到申请人脸上洋溢的笑容,作为执行法官,即便再苦心里也是乐的,因为累有所值。时时牵挂着申请人的难,时时体味着申请人的苦,这便是执行法官的乐。
执行法官虽然苦,但是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神圣职业,就一定会肩负起承担的使命,力争让法院生效裁判所确定的权利义务得以实现,让胜诉当事人的权益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