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省高院来甘南县法院 开展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专题调研

  发布时间:2015-07-24 12:57:32


   7月22日,省高院副院长邹鹏一行3人,在市中院院长郝伟夫、执行局局长杨兴义的陪同下,就甘南县人民法院关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调研。

   首先,在县委副书记县长李韬放、全国人大代表付华廷、县委政法委书记杨国君及县法院党组的陪同下,视察了兴十四巡回法庭、法院大调解中心、诉讼服务中心、科技法庭等部门,并在县法院召开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座谈会。

   会上,观看了甘南县人民法院制作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专题片》。主要做法一、积极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一是阐述了甘南县大调解体系产生的背景。2013年前在全省是出了名的信访大县,群众信访不信法,案结事不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紧张。甘南县人民法院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于2013年9月,构建“三位一体”大调解体系,完善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新机制。2015年被省高院确定为全省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示范院。二是确立了“中心点和调解骨干带动模式”的大调解体系建设。即:以县城为中心点,带动社区人民调解;以设法庭的乡镇为中心点,带动辖区基层调解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工作。三是健全机制,提供科学制度保障。建立调解承办机制;建立诉调衔接机制;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建立联调联动机制;建立培训指导机制;建立保障机制。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发挥特有的正能量。自2013年9月以来,甘南县法院不断探索司法为民和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为推进经济社会大发展快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全县各级调解组织共受案2921件,调解成功2605件,调解成功率89.2%,化解群体性纠纷22件,调转诉299件,司法确认412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一是信访总量明显下降。解决2012年以前历史遗留问题216起, 2013年到省进京的涉诉上访案件仅4人次,同比下降86.36%,办结2013年以前旧存涉诉信访案件78件,息诉63件。圆满完成了“全国两会”以及国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期间涉诉信访工作任务,实现了“三无三降三升”的良好局面。荣获2013年度全市涉诉信访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4年6月在齐齐哈尔市信访工作会议上甘南县大调解经验典型发言。二是社会矛盾有效化解;三是社会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甘南县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充分发挥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通过联调互动机制,成功化解了豪庭世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涉案金额高达3亿多元。涉及回迁户、购房户、施工方、农民工、借款方五大主体718人。涉案金额巨大,涉及的人数之多,均创甘南之最。调解了黑龙江北疆供热有限公司冬季取暖储存煤,造成36户菜农和27户民宅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拖欠农民卖粮欠款百万元、农民旱改水土地纠纷等群体性案件21起,总标的2000余万元。为建设平安甘南、和谐甘南、幸福甘南,做出了积极贡献。

   县、乡镇、社区、村级人民调解组织代表,人民调解员代表就甘南县“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工作情况”开展座谈讨论,结合自身在开展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如何发挥好职能作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化解了一大批社会矛盾纠纷,总结出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一些经验做法。同时,也客观地提出自身法律知识和政策法规匮乏,调解经验不足等实际问题,急需法院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加以改进和提高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能力,更好地服务社会。

   省高院副院长邹鹏对甘南县法院关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给予充分肯定,体现出“大、实、好”特点。“大”县委县政府一把手任调解委员会组长,全县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126个;全县人民调解员由226人,猛增到1957人,增设人民调解室142个;全县10个乡镇、8个社区,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大调解网络。“实”全县各级调解组织共受案2921件,调解成功2605件,调解成功率89.2%,化解群体性纠纷22件,调转诉299件,司法确认412件。不但减少了诉讼成本,而且有效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好”甘南县法院的做法实实在在,没有反弹,这主要是各级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发挥,全县人民调解员靠优秀的品格品质,优良的素质素养,勇于担当,敢于攻坚克难,化解了一大批疑难纠纷和社会矛盾,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非常好,缓解了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减少了社会压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市中院院长郝伟夫强调指出,一是大调解思路、方向正确,甘南县法院咬定目标不能动摇,一定能大有可为,要进一步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拓展解决问题,解决矛盾新途径,使情理法有机结合,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认真落实省高院副院长邹鹏的三点启示。进一步完善大调解体系。法院法官要与社区、各村建立服务联系点,聘用人民调解联络员,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意识;加强培训。采取形式多样的专业培训,如定期开展调解技能培训,经验交流,现身说教等形式,着力提高调解技能和水平;搞好诉调对接。打好组合拳,发挥好专业、行业调解委员会作用,调解之初告知诉讼风险和调解方便、快捷、省时、省力、省钱等好处,几道关口道道把关,共同会诊,增加调解的成功率。


责任编辑:王朋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