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甘南法院:时间都去哪了?

————基层法院工作纪实之一(大调解工作推进)

  发布时间:2014-04-22 21:56:39


 甘南法院:时间都去哪了?

————基层法院工作纪实之一(大调解工作推进)

 引言:近日,“时间都去哪了”?栏目活动正在全省法院系统如火如荼开展。各级法院砥砺奋进,正在法治建设的征途中同时间逐鹿赛跑。将镜头聚焦于最基层的国家级贫困县甘南法院,即可窥一点以见全貌。

甘南县位于黑龙江西部,全县人口多,且辖两个国营直属农场,职能交叉,是历史上访大县。涉诉信访量曾长期位于全市法院首位。

自新一届党组班子成立以来,该院剑指问题产生的根源,于去年3月,确立了“群众满意为工作目标,公正审判为神圣使命”的方向,将切实解决群众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成立大调解中心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从源头上解决了信访难题。打开了减少群众诉累,提高法官工作质效和法院公信力的双赢局面。

 

4月22日750分,院党组组织召开大调解工作推进会议,参会大调解中心成员与各庭室主要负责人共同交流了自中心启动以来工作中可借鉴的方法和遇到的问题。

“带着问题去思考我们的工作”是苑平院长常说的一句话。915分,耐心的为两位上访群众明理释法并亲自将他们送走后,苑平重新梳理了大家反馈出的问题,就推进大调解工作开始了又一次下乡调研——同往常一样,带上他那从进院就始终没有停止记录的“工作日志”记事本便踏上了匆匆的路程。

 

“对于一个37万人口中有25万户农民的农业县来说,乡村是矛盾最易发的前沿地带,让更多的村级调解员发挥作用,是构建大调解体系、合力维护社会和谐的提速剂”。1045分,苑平在平阳镇调解室和乡镇干部及人民调解员共同探讨怎样调动村干部配合调解的积极性以及构建“无讼村屯”的工作思路。

这次到平阳,因为随行还有县委政法委和司法局等领导同时对其下属部门进行考核,当地镇政府破例提前接到了通知,开完座谈会并实地调研后已过饭时,1250分,在镇委书记和村干部们的一再挽留下,调研组成员在镇职工食堂吃起了“大锅饭”,不到15分钟就结束了用餐——到下一个乡镇又有近80里的路程,“急行军”是法院在司法为民保卫战中“重效率”“打快仗”的又一招法。

 

“下屯到农户家里调解,有时候要走很远的路,一去就是一大天,没有经费保障开展起来挺不容易的……

 “有时候群众不理解,我们做出了调解大家也觉得没力度"。

“有一次明明约谈好了,因为司法确认耽搁了时间,当事人自己就反悔了,到头来调解不成还得重新起诉,反倒耽误了时间。”下午13时,兴隆乡司法所的几位调解员为难地说道。

苑平认真地做着记录,并深情地说:“司法所调解员们有困难,我们法院有责任,法庭的法官们应该多出些力气,涉及交通费等保障我们也要帮一把,同心合力才能把这项为民的事业进一步推进好,要发扬啃骨头的精神,坚持走下去,才能让更多的老百姓们受益”。

 

下午1440分,调研组来到双河法庭时,周围虽简陋但整洁的环境让人感觉到一种“家”的温暖——“你们把法庭当做自己的家,这种敬业奉献的精神值得赞许啊!”苑平院长说到。

 

  

当日下午来法庭的诉讼群众不多,调研组参观了调解室的设施文化建设,没有过多华丽的陈设,但是醒目的“依法依理,互谅互让”八个字愉悦心情的同时也体现了人与人间的尊重,墙面上干警们精心设计的图版传递着一种质朴的人文情怀……

 

驱车四十里,下午1535分,调研组来到长山法庭,这里辖区幅员180平方公里,一位女庭长带着两名法官坚守了近3年,实属不易。在夏季,周围的土地也被干警们利用起来改种了蔬菜,能够自给自足,真正成了扎根黑土地的民情法官。

 

下午16时,长山乡政府办公室里,基层调解员同调研组对具体个案遇到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从诉调对接中时效、流程的规范到调解中经常涉及到的民商纠纷常用法律条款, 从制作宣传册发放“调解流程示例图”、排练通俗易懂的调解宣传节目到怎样让村民中有威望但却不具备法律基础的村级调解员发挥“大作用”……从法治中国到法治甘南再到法治乡村,大调解格局迈出的一小步,就离百姓的心近了一大步——顶层设计在最基层的乡村,也同样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

 

责任编辑:柳旭影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