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直面问题 强化整改——推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发布时间:2014-03-20 14:46:00


 

直面问题  强化整改

推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318全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现场会在甘南县召开,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推广甘南经验做法,推动全市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省委督导组领导、市委书记韩冬炎、市政协主席张云志、市人大副主任李逢春、市委副书记张贵海等市领导出席会议。会上,县委书记梁光汇报了甘南县经验做法,县法院院长苑平等5名同志作了典型发言。 
    甘南县法院历史上是信访大院,当事人常常以上访相要挟,给法官施压,甚至大闹法院、法庭,有些案件该立不敢立,该判不敢判,群众信访不信法。自从为民工程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在县委的精心部署和强力推进下,敢于亮丑揭短,反“四风”,改行风,把公平正义作为司法办案的神圣使命,把群众满意作为法院工作的追求目标,通过解决法官的问题去解决案件的问题,从而改善了形象,树立了威信。特别是县委、县政府把涉法涉诉访案件维稳责任全部交给属地,使立案审判工作得以“松绑”,不再受信访压力影响,能够及时受案、依法判决,大大提高了办案效率。2013年共受理民商事案件2364件,与20121291件相比增加1073件,上升了83.3%,不仅解决了群众告状难、执行难问题,而且涉法涉诉访大幅下降,实现了十八大和全国两会“零登记”目标。主要做法是: 
    一、问题找准、找实、找全,让自己红红脸、出出汗     县委以为民工程破题,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广大干部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效率效能不断提升,群众诉求渠道更加畅通,随之而来是多年不愿和不敢触及的矛盾都涌现出来。通过认真的查摆与梳理,我院自身存在的“四风”和“行风”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官僚主义、衙门作风。办案效率低,能马上办的事情不马上办,群众跑了多少次没啥进展,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漠视群众利益,群众有怨气;二是形式主义、机械执法。调解不到位,开庭走过场,执法不规范,存在司法瑕疵,甚至裁判不公,损害了群众的合法权益,群众不满意;三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不同程度存在。公款吃喝、公款消费、公车私用在一定范围内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四是机制不健全,运转不协调。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案件超审限、工作没完成或完成不到位,出了问题才有人问;五是工作不平衡,效果差距大。存在人浮于事和中梗阻、底梗阻等问题;六是创先争优意识不强。连续多年没进入全市优秀行列,有人甚至已经习惯于这种落后。以上问题都能在“四风”表现中对号入座,一些干警,特别是领导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对下属的一般过错或不当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一同吃喝玩乐,随波逐流。究其根源,还是思想上出了问题,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思想滑坡,追求享乐,工作懈怠。通过学习讨论,大家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对“四风之害”痛恨之极。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三个层次的思想发动:一是党组一班人带头学习讨论,核心层首先提高认识,做出表率;二是副院长组织分管战线的同志学习讨论,层层过关,人人过关;三是党组成员深入到基层法庭组织学习讨论,结合工作破题,突出重点推进。全院上下联动,深化认识,为整改“四风”问题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二、坚持立查、立改、立建,以为民工程提高路线教育成果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动真的、来实的,而为民工程把党的理论活学活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最终目标,这与人民法院的理念追求是一致的。在问题整改阶段提出了“三个转变”。一是从个别案件不出问题到所有案件不出问题的转变;二是从领导干部作风转变到全体工作人员的作风转变;三是从一次活动的升华到工作常态的转变。同时,对查找出的问题,立即整改,建立制度。开展“三清查一整改”。把清查超审限案件、申诉复查案件和上访案件,作为发现和纠正“四风”问题和案件瑕疵的突破口,对超过3个月8起未结案件、11起申诉复查和再审复查案件进行督办整改;对61起涉法涉诉访案件逐一落实责任,限期整改;扩大简易程序适用范围,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久拖不办、办而不决问题。一个饭店因经营不善,老板想要一走了之,被聘用的17个农民工控制住,并找到法院要求讨回拖欠的工资。情况紧急,处理不好,老板跑掉,农民工工资无处讨要,同时控制他人又可能激化矛盾,引发刑事案件。为此,启动小额速裁程序,短时间内查清事实,促使双方达成协议,于当晚11点多将问题解决,社会反响非常好。开展“五评查”。深入开展“最佳最差庭审、最佳最差合议庭、最佳最差裁判文书、最佳最差记录和最佳最差卷宗质量”的“五评查”活动,对2012年以来的2830起案件进行评查,整改问题86个。评查结果作为干警考核依据,并按照县委“能上能下”的用人要求,2013年我院两次调整干部,涉及50%以上干警,其中提拔重用15人,岗位调整27人,撤职1人。开展法官教育培训。坚持每周五学习日制度,完善法官培训中心和青年法官“文化沙龙”建设,培养法官好学向上、敬业勤勉的良好品质与职业素养。全面推进办公自动化,案件查询与监督、文件通知流转、裁判文书批注、审判类用章签章、当事人评价等全部实现网上操作,构筑起预防腐败问题的科技屏障。 
    三、务求深刻、深化、深入,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健全群众诉求反映机制。按照县委提出的“法院该立案必须立案”的要求,成立集立案、信访、法律咨询、诉前调解和其他辅助性功能于一体的“诉讼服务中心”,为涉诉群众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实行每周一院长接待日制度,对符合受理条件的及时立案,或引导进入申诉复查或再审听证程序。半年来,共接待来访群众360余人次,当场解决问题58个。实施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由县人大任命59名人民陪审员,加强对审判工作的监督。同时,开展“阳光审判、和谐司法”主题开放日活动,定期组织部分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调解员和社会各界群众代表走进法院,零距离感受法院的审判活动,让案件审理公开透明。健全群众诉求调解机制。在全县大调解工作模式下,推行法院中心点和调解骨干带动模式,即以县城为中心点,带动社区人民调解;以设立法庭的乡镇为中心点,带动辖区基层调解组织,引导民间纠纷当事人通过人民调解解决争议。截止目前,法院大调解中心共受理各类申请调解的矛盾纠纷293件,结案180件,进入司法确认程序35件,真正让群众少花钱、少跑道、少上火、少牵扯、少抱怨,最大程度减少当事人的讼累,用群众的方法解决群众问题,越来越被群众所认可。此外,成立小额速裁法庭和巡回法庭,扩大简易程序适用,帮助群众快速调解、快速立案、快速裁判、快速执行。半年来,小额速裁法庭共审理案件125件。健全群众困难帮扶机制。开通法律服务岗位电话,面向社会公开,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预约立案、现场审理等便民服务。对行动不便的当事人到家中立案,农忙时节到田间地头审理纠纷,对确有困难的当事人还提供必要的帮助,全年减、缓、免诉讼费12万元。按规定进行了办公室调整,把腾出来的面积全部用于便民利民上,增设约谈室、听证室、调解室等13个审判功能用房,实行办公区与审判区分离,办公区不允许接待当事人,审判区设立监控录像,促使案件审理活动在阳光下运行。 
    快马加鞭正当时,风清气正好扬帆。甘南法院将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紧紧依靠县委和上级院的领导,深入实施为民工程、落实群众路线,坚持“凝聚力量,整合资源,强化管理,文化引领”的治院理念,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大发展快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现场会在甘南召开

甘南法院院长苑平在现场会上做典型发言

责任编辑:王国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