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治论坛 -> 审判研讨

关于公正司法的点滴体会

发布时间:2013-07-17 09:01:05


        关于公正司法的点滴体会

                        

                        甘南法院民一庭谷秀琴

  

    自党的十七大以来,确保公正司法的理念就明确贯穿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之中,在全国政法系统推出一系列的创新举措。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随着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不断深入,全国政法系统以规范促公正、以公开促公正、以监督促公正,大力创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针对当前人民法院工作面临的形势,存在五大机遇和四大挑战。从机遇来看,一是党和国家更加重视法治建设,为人民法院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二是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为人民法院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三是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寄予更高期待,为人民法院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泉;四是深入推进司法改革,为人民法院解决困难和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五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人民法院工作取得长足进展,为新时期人民法院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从挑战来看,一是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人民法院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任务更加繁重;二是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数量持续增长,做好审判工作的难度更大、压力更大;三是信息化条件下,人民群众对司法公开、司法民主、司法公正的需求更多、要求更高;四是人民法院自身还存在着司法能力不足、一些案件司法不公以及人才流失、法官断层等问题,工作面临诸多困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院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个目标,牢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要用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推动工作。要坚持司法为民,坚持公正司法,坚持服务大局,坚持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队伍建设。要不断创新司法公开的方式方法,依法、主动、有序、全方位地推进司法公开工作,向社会公开一切依法应当公开、能够公开、可以公开的内容,将立案、审判、执行等权力的运行全部置于阳光之下,体现的是一种自信,是对办案过程、办案质量、办案结果的自信。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司法越公开,越能便民利民,越能接受监督,越能确保公正。有了法院的自信,从而赢得当事人、代理人对司法的他信,进而赢得全社会对司法的共信,如此,司法公信力也就树立了起来。

    苏克拉底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作为一名法官,只有胸怀对法律的崇敬之情,满揣公平正义的法律精神,才能践行法律的作用,传扬法律的精神,才能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最大化。那些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心连心的平民法官,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人民法官服务大局、执法为民的精神风貌,践行了三个至上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杰出榜样,向我们证明了只有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不断创新审判模式,才能不断推动法治的进步。因此,要不断丰富学习内容,不断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创新审判理念。把学习当成一种境界、一种时尚、一种觉悟、一种责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用对实践科学发展观一百分的学习干劲、对审判理念一百分的创新热情,对人民司法一百分的服务耐心,换取人民群众对审判事业一百分的信心和满意。

    任何一部法律都有总则,这些总则都建立在良知的基础上,体现了一种公平、合理地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基本理念。在司法的道路上,如何才能做一名优秀的法官?如何才能公平公正的审理每一起案件?如何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答案是,披上黑色的法袍,灵魂便追寻正义前行;敲响金色的法棰,红尘便架起良知的天平。任诱惑羁绊物欲横流,任香风邪气迷雾重重,始终以无私和奉献描绘法官形象。让我们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艰苦奋斗精神,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在学与干的过程中磨练自己,为人民法院的审判事业、社会公平正,为共同建设法治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关闭窗口